酒瓶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的绿色生活真美走进三户上榜绿色家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刘少敏林路然

福建省首批“绿色家庭”名单近日揭晓,本期家访,厦门日报记者走进其中三户上榜的厦门人家。他们中有的被称作“巧手婆婆”,5年里将废弃宣传纸和过期报刊收集起来,做了上百件废纸工艺品;有的在家中建起“都市花园”,将“百草园”之梦照进现实;有的全家齐上阵,自制果皮酵素清洁剂,在日常点滴践行环保理念。这些寻常家庭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贡献。

▲陈木英与赵文洁向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左)介绍手工艺品。(摄影:卢剑豪)

陈木英:“巧手婆婆”变废为宝把家装点成童话乐园

“白色部分是废弃A4纸做的,有颜色的是包装盒、包装袋变的。”11月23日晚上,“巧手婆婆”陈木英耐心地指导记者制作天鹅纸塑的基础部件——神奇的三角形。儿子赵文洁搬来椅子也坐在一边学。

“天鹅是最简单的。”陈木英说,“你看孔雀、小狐狸,这些才难。”说罢便起身带着记者参观了一圈:成双成对的彩色菠萝、卡通狐狸;造型各异、色彩雅致的花瓶、果篮、帆船;还有造型华丽、拖拽着五六根尾羽的纸孔雀……从客厅到卧室,陈木英的家被她用一件件意趣横生的小作品装点成了一个童话乐园。

“我们不要的废纸、塑料袋,现在都变成宝贝了。”赵文洁拿过母亲制作的小菠萝仔细端详,感慨地说,小时候的校服都是母亲做的,他印象最深的是家里的“百家布”被单被套,由一个个色彩不同的三角形拼成,色彩明丽又好看。

陈木英说,5年前,有一次她到二儿子家,看到孙女从北京带回来的天鹅纸塑,忍不住拿在手上看了又看,还带走了一块小三角形。没过多久,孙女到家里玩,陈木英从卧室里搬出一个纸盒,里面是多块已经折好的小三角形。

从拼好的第一只小天鹅,到如今越来越复杂的造型和花纹搭配,陈木英的纸塑手艺在社区里传开,附近的社区还邀请她到社区活动中心给老人和居民授课。

赵文洁说,母亲每周一、周四要去上课,周五去街心公园参加慈济环保活动,几乎成了鼓浪屿废旧品和垃圾回收的“形象大使”了。

▲厦门日报记者林路然(左一)在受访者家小花园中认识植物种类。(摄影:林铭鸿)

毛通双:家里建起“都市花园”“百草园”之梦照进现实

“除了我们家院子,我只在植物园见过这么大的酒瓶兰。”妻子宋雪飞指着两棵两米多高的树自豪地说,这酒瓶兰全家人种了20多年。酒瓶兰旁有健壮的树葡萄,鲜艳的三角梅攀上围墙,再远一点的地方还有枇杷树、杨桃树、芒果树、莲雾树等。“前阵子我们还种了金钱桩。”儿子毛卓睿兴奋地朝刚在泥土中安家的植物喊道。“池塘里还有鱼和乌龟。”牵着毛卓睿,毛通双笑着介绍,周边的白鹭常来光顾池塘,抓鱼吃,乌龟没有天敌,成了“常住居民”。有一回,他在土里发现了蛋,没过多久,小乌龟就破壳而出了。

院子正中间一个石拱门上写着“百草园”,院子里精心布置的鹅卵石小径、圆形池塘以及生机盎然的多样动植物,都让“百草园”三个字化成现实中的“都市花园”。

毛通双说,最近他刚刚调任厦大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此前他已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工作多年,几乎每年假期都要带领师生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年,毛通双和学院其他领导带领“生态经济共享发展”博士团到罗源,对罗源湾红树林海岸公园的红树林植被、鸟类、鱼类、地形地貌、滩涂养殖等进行综合调研。当时是夏季,师生们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好几天,最终提出一套兼顾红树林修复和当地居民养殖增收的操作方案,为当地居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出谋划策。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作为厦门红树林养护的一张名片,毛通双近年来经常带领学生前往调研实践,今年初,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建院10周年之际,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今后将开展更深入的产学研合作。

“我也喜欢红树林。”毛卓睿迫不及待地插话道。平时爸爸会带他去环东海域和白鹭洲的红树林附近抓招潮蟹,“不能随意踏进红树林,那里是受到保护的!”突然毛卓睿像个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起来。毛通双还提到,大女儿正在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就读高三,她的梦想专业就是生态与环境,希望孩子可以梦想成真。

▲钟亚英、何丽梅婆媳俩向厦门日报记者刘少敏(左)介绍自制酵素。(摄影:张江毅)

何丽梅:自制果皮酵素清洁剂带动身边人践行环保

“这种水果酵素很好用,洗碗干净还很香。”12月4日上午在何丽梅家餐厅,婆婆钟亚英向记者大力推荐儿媳的“热销产品”。何丽梅拎着桶把酵素往漏斗里倒,一股香甜的果酒味立即在屋子里弥散开来。

“把3斤果皮剪碎,加1斤红糖,再加入10斤水,密封三个月就可以了。”何丽梅把一大桶果皮酵素分装在多个废弃塑料瓶里后,又拿出一个可重复利用、带着按压喷头的洗洁精瓶。“酵素和洗洁精按大概10:1的比例勾兑。”何丽梅说,这样不但省了不少洗洁精,关键还比较不伤手,除了洗碗,擦地板、洗厕所都很好用。

“桌上这些折叠垃圾纸筐,都是我婆婆用废弃的超市宣传单折的。”何丽梅笑着说,婆婆身上穿的是小区老人志愿队的队服,她每周都有两三天时间去洁净家园、做宣传。

年,何丽梅的小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布置了社会实践,当时已经开始参与环保行动的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带孩子一起去洁净家园。“那时五缘湾大桥下沙滩上的垃圾还挺多的。”何丽梅说,自己当时还发动了儿子的同班同学和家长一起去捡垃圾。

“我毕竟年纪大了,两个小家伙读书也忙,儿媳很辛苦。”婆婆钟亚英说,年厦门刚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的时候,何丽梅不仅经常要大晚上挨家挨户入户宣传,还要在垃圾桶边守着。

“环保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更热爱生活,更爱惜身边的一草一木。”何丽梅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人,一起让家乡变得越来越整洁,越来越美,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蔡伊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