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贝分享冬赏关于ldquo雪 [复制链接]

1#

提起来关于“雪”的书法,大家首先想起来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三希堂三帖”之首的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快雪时晴贴》。其实,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快雪时晴帖》,只是一封4行28字的书札(书信,也是尺牍的一种形式),内容是王羲之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和对亲朋的问候……

本期专题,我们一起看看除了《快雪时晴帖》之外,还有什么和“雪”有关的书法精品。

01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不少人认为,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是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赵孟頫、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与赞叹。

▲晋·王羲之《快雪时晴贴》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

02

曹操《衮雪》

▲曹操书“衮雪”二字

作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曹操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迄今发现的曹操唯一书法为“衮雪”二字。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年),曹操曾于建安二十年(公元年)和二十四年(公元年)两次来到汉中,登临褒谷故地,一览大好河山。见石门外幽谷深滩中,石多浪激,飞流奔泻,银涛做窝,犹如白雪翻滚时,豪情难仰挥毫即书隶体“衮雪”二字于谷中石尖,以喻褒谷山水之美。飘逸俊挺的字迹,不仅表现了褒谷博大的气势,更显示了曹操的气魄与壮志。

这块巨石现存陕西汉中市博物馆,后人因慕其名,又在“衮雪”二字左侧追镌“魏王”两个小字已示区别。“衮”字一撇一捺颇有动态之感,“雪”字则有静态质感。

03

蔡卞《雪意帖》

蔡卞,字元度,蔡京之弟。他读书过目不忘,才思敏捷,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他反对蔡京重用宦官童贯为陕西制置使。在其他*事上,他的主张也多与蔡京不同,因此受到蔡京的诋毁。著有《毛诗名物解》,与蔡京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20卷。

▲蔡卞《雪意帖》29.3x34.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卞拜覆 雪意殊浓 甿亩大洽 殊为可庆 蒙赐答诲 尤以感慰适行首司呈贺雪笏记 似未稳 试为更定 如可用 即乞令写上也 不备 卞拜覆 四兄相公坐前

04

范成大《雪晴帖》

▲宋·范成大《雪晴帖》墨迹,纸本

30.9cm×43.9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昨辱惠字至慰。雪晴夺寒。以仆之瑟缩。遥知公之为况也。范子二轴。各为题数字纳去。幸为分付。属此寒冷。不得与渠少款曲。每念右史同年。为之凄断。王生所作隶古千文。可得一观否。方子文字挨排不行。只得以来年。今小大尚未回。得维垣亲札。间数日。阔匾来者又数处。殆成苦相。不可具言。成大顿首。养正监庙奉议贤友。

《雪晴帖》草书,信札一则。凡十一行,计一百二十五字。约淳熙十四年丁未()冬书。因帖有“雪晴奇寒”云云,故得名。又,帖为成大致“养正监庙奉议贤友”者,故又名《与养正帖》或《与养正监庙书》。

05

吴宽《行书苏轼雪词卷》

▲吴宽《苏轼雪词卷》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吴宽《行书苏轼雪词卷》,行书,纸本。吴宽兼工书法,书亦学苏东坡。此幅行书,润中辣健,墨气浓厚,工稳有法。

释文: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偶阅,东坡词录一遏,匏翁

06

朱瞻基《雪意歌》

▲朱瞻基《雪意歌》洒金笺纸

见于年瀚海拍卖会,私人藏

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明成祖长孙,明代第五位皇帝,至年在位,年号宣德,庙号宣宗。在其当*的十年之间,*治方面,任用贤能,缔造了史称“仁宣之治”的稳定发展期,是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

此外明宣宗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则使他在历代帝王之中,显得更加耀眼。书法则潇洒劲健,被后人评为“书出沈华亭兄弟,而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发之。”

07

祝允明《雪赋》

▲明·祝允明草书《雪赋》

祝允明作为明代影响巨大的“四大才子”之一,对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形式有重要的作用,其草书也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影响。

《雪赋》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初见之似点画狼藉,纵横散乱,但细审则点画如真,顺逆藏露,起止分明。作为明代浪漫主义书风的代表风格,祝允明此作可以见到狂放之余的扎实功力,所书运笔流畅飞动,转折自然,如高山流水跌宕迂回,时隐时显,有变化万端之绝妙。

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字字虎啸风生,行行龙腾云起,在窄小的尺幅间形成一种“春雪满空来,处处是花开”的画面,读来撼人心魄。

08

文徵明《雪诗卷》

▲明·文徵明行草书《雪诗卷》

文征明行草书《雪诗卷》,73行,每行字数不等,计字,31.6*.9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末自署书于年夏至后两人天,此时文征明已67岁,从末尾句“惨淡有余情”看,他此时充满了无限惨淡之感慨。

09

文征明《溪山积雪图并草书雪诗合卷》

▲文征明《溪山积雪图并草书雪诗合卷》

《溪山积雪图并草书雪诗合卷》手卷,纸本设色,绘画心纵31.5厘米,横厘米,书法纵31.5厘米,横.5厘米,藏处不详,该图在轮廓线外用淡墨浑染,轮廓内部大量留白,形成对比,此种绘制雪景的方法是传统绘画中最为常见的,在浑染雪景时,墨色浓、干、淡、湿浑然一体又层次丰富,无尖刻和剑拔弩张之笔,格高调雅,淡逸而文静,览之令人惊叹。

全图而置精心,山势,屋舍,小桥,高士,竹木,用笔细谨,树石穿插勾写,皆一丝不苟,无一笔随意,自成一种工秀清苍的风格。

这是文徵明细笔画的突出特征,也是明画不同于元画,更不同于宋画的突出特征。其精工细谨,为宋、元画所不及。难能可贵的是手卷尾部书有,草书雪诗,文徵明为明代大书家,开一代书风,书法流畅婉转,气韵连贯,此书法相对于精品而言,有骨力不逮之病,但不失文氏的本来面目。

文征明《草书雪诗》全文:

岁暮雪晴,山斋肆目,赋小诗五章:岁暮群芳息,枯条鸣北风。层阴结黯沾,朔雪飞长空。玄冥肃景象,物化归终穷。妍华肇伊始,冉冉收春功。积雪缟晴昼,离离见高松,兹岁寒姿,不复知春冬。旭光时明灭,奄忽浮云踪。尘心不能蕺,岁晏徒忡忡。朝光谢晴绮,飞英炫瑶姿。微风吹竹聚,文玉纷差差。霜草行已繁,冰谷流寒澌,玄机抱终始,逝矣夫何疑。夜寒拂衾稠,晓色明窗牖,有客顷叩门,稚子方拥帚。玉梅已敷英,寒香在纤手,一樽谁与同,自入无何有。空庭集饥鸟,景色入寒冱。浓阴酿朔雪,松石积缟素。玉颜不望好,日出四檐雨,薄晚北风微,幽人启朱户。文壁征明甫书。印文:文壁之印、衡山、文徵明印。

10

文彭《雪赋》

▲明·文彭《草书雪赋册》3.5cm×20.5cm

计11页,文不全,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文彭(--)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著名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明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曾任两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国博。他的诗文、书法、篆刻继承家学,书法有青出于蓝之誉。

文彭的艺术修养全面,他擅长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从传世的早、中期作品中,特别是行书作品中可看出,他受其父亲书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二人行笔与结体十分相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