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390.html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苏轼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佛有灵
丰子恺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再迟个把月罢,就象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象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晴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屯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晴”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上,正是气候最tem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硃磦,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象是Cezanne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贵贱高下。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沈从文
两人一路笑着,走下那个斜坡,就到了花园。天气已经将近四月了,一堆接连而来的晴天,中间隔着几次小雨,把园中各样树木皆重新装扮过了。各样花草都仿佛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的立着,尽那只谁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开过了花还有责任的,皆各在叶底花蒂处,缀着小小的一粒果子。这时傍到那一列长长的围墙,成排栽植的碧桃花,正同火那么热闹的开放。还有连翅,*得同金子一样,木笔皆把花尖向上矗着。
沿了一片草地,两行枝干儿瘦瘦的海棠,银色的枝子上,缀满了小小的花苞,娇怯怯的好象在那里等候着天的吩咐,颜色似乎是从无数女孩子的脸上嘴上割下的颜色。天空的白云,在微风中缓缓的移动,推着,挤着,搬出的空处,显得深蓝如海,却从无一种海会那么深又那么平。把云挪移的小风,同时还轻轻的摇动到一切较高较柔弱的树枝。这风吹到人身上时,便使人感到一种清快,一份微倦,一点惆怅,仿佛是一只祖母的手,或母亲的手,温柔的摩着脸庞,抚着头发,拉着衣角。还温柔的送来各样花朵的香味,草木叶子的香味,以及新鲜泥土的香味。
春游颐和园
沈从文
霁清轩地近园中后围墙,建筑构造极其别致。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面明窗当风的轩,附近有一株盘旋而上的二三百年老松树,傍着一个孤立的亭子,在亭子上可俯瞰横贯院中的小小溪流。读过《红楼梦》的人,如偶然到了这个地方,会联想起当年书中那个性情乖巧,虽出家还多世俗幻念的女尼妙玉的住处。还有“史湘云醉眠芍药茵”的故事,也可能会发生在霁清轩大门前边那个芍药花坛前一点。
忧郁的春天
王安忆
春天的午后,于我终是惆怅的。春光愈是明媚,惆怅的情绪愈是强烈,以至转变成忧伤。并不是那种思春的意思,其实要简单明了,似乎,仅只是一个想法:这样好的天,如何度过呢?而我大多数的日子,是坐在户内,看着如此活跃美丽的天,无可挽留地一寸一寸过去,渐渐褪了颜色,沉入暮色。真是焦虑啊!那样稠厚,姜*,看起来无比丰饶的光线,从面前的墙上,过去,过去。你来不及想要去做什么,才可不辜负它,它已经过去了。在雨天,这样的焦虑会好些呢!因不是那么可贵的天气,时间也变得舒缓,不压迫。而在那好天气里,我便是愁!与这紧迫感相对地,从午后十二点开始,时间就变得无比漫长,长得有些熬。而它的漫长一点没有使事情变得从容,反而,将焦虑放大,延长,加剧,更加急不可待,每一分秒钟都没有放松它的折磨的拷问:做什么才有价值?答案是,什么都没有价值。心绪不宁。由于温度升高,空气变得干燥,是明澈的,空间忽地拓出许多,于是,虚空感便升起了。那是无边无际,什么也抓挠不着的虚空。人体的内分泌在肉眼看不见的气流变幻中,重新进行着排列组合,这两者不知道有着什么关系,那样形神相隔的,却真的,真的被作用着,否则,便无法解释,在如此明艳的光与色中,为什么会深感抑郁。城外的油菜花上飞着粉蝶,勤快地授着花粉,也传播着忧郁。
只有等到犹豫成为生理的病症,才会正视春天的感伤。那是一种深刻的对时间的理解和惧怕。时间从灰暗的冬眠甦醒,凸现在朦胧的注意力里,那样晶亮、鲜艳地蜿蜒过来。这种在灿烂光线里的忧郁,简直没救了。你指望从午睡里捱过去一两个时辰,可是不成,阖目中,时间走得更慢。眼皮上有光线的压力,透进眼睑里的黑暗。有一种奇怪的活跃,与身心内部的节奏不合拍,错乱着。时间几乎不动弹,于是,你得细细地看它的好,内疚自己对不住它,浪费了它。令人痛苦的是,外部的明亮轻快与内里的灰暗滞重,共存着。你分明看着它,感受到它的热烈,可是你走不进去,或者说,走不出来。两者咫尺天涯。好时光这样刺痛着心,感情受了重创。
好容易熬到了三时许,是午后的深处,就像谷底。户外的阳光最是蓬勃,内心却是最煎熬。即便在这干涸的水泥林子里,此时也会有鸟叫的。可是,就算牠就在你的窗下叫,听起来亦是旷远,就像在另一个空间,一个莫名的空间。这时节,底下的*开始泛上来,泛上来。有那么几分钟,真的是金子一样的*和亮,所有的物件都在发光,同时在反光,于是,五光十色。可是,外面有多么辉煌,内部就有多么沉暗。内外较着劲,努力在达到协调平衡,这却是一个最为冲突的阶段,看不到一点和解的希望。在这金色光芒的沐浴底下,你只有用哀哭来回应它。你说不出什么原因,就是哀哀地,难过。你承不住它的好,只能辜负它。而且,你心里最明白,它一过去,再也回不来了,你却无所作为。再也挽不回来了,这种儿时就有的伤逝的心情,在春光乍泄的时日里,上演得甚剧。非要究其里,那么就是为这哭泣。再往下捱一捱,就临近尘埃落定了,空气中的光粒子渐渐瘪了。内外的对比不再那么尖锐,彼此都软弱下来,开始松弛。可光色还在流连,所以,骚动并未停息。但激烈的痛苦温和了,变成绵缠的沮丧。还是不耐烦,可到底是看见曙光了。活泼泼的日头向西舞去,它的旅行可真够长的,几乎比冬季长一倍,冬季里的日头终究是疲软一些。还有一个冗长的*昏,它的明亮度并不逊于白昼,只是锐度和厚度不同,此时它铺薄了。依然是惆怅,哀哭已经停止,余下一些抽噎。这一天的折磨到了尾声。总归,到底,夜晚在招手了。到了夜晚,一切便安宁下来,告一段落。所以,春天,总是嫌夜短。
一整个午后,其实什么也做不了,只是枯坐着,看着时间的光焰,燃烧。心都灼焦了,又结了痂。不知道应当往这时间里盛什么,才可消除它的虚无感,空寂感。时间裸着地在了眼前,然后流逝,一去不返。在那些患了病症的日子里,这情形就格外的尖锐,无可调和。后来,病症得到缓和,或者只是一个漫长的周期里,最突出的阶段过去,进行到一个较为容易的阶段。午后的时间好捱了些,亦缩短了些。其实,油菜花依然在城市周围盛开。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
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变成了鹅*,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儿。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的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炸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又化做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荠菜
邓云乡
唐明皇的宦官高力士被流放到贵州时,看到贵州的荠菜很多,却没有人采来吃,便作诗云:京师论斤卖,此地无人采。
贵贱虽有殊,气味终不改。这首荠菜诗我凭记忆引用,个别字可能有出入,但基本上不会错。荠菜是野菜,分甜荠菜和苦荠菜两种。甜荠菜有一股清香,苦荠菜略带苦味,都是春天很好的野菜,南北各地都有,在北京不少人喜欢吃。清初柴桑《燕京杂记》云:“荠菜遍生野外,穷民采之,清晨载以小筐,鬻于市上,味甚甘脆,诗云‘其甘如荠’,信然。”
作者引用《诗经》的句子,说明我国吃荠菜的历史是极为悠久的。它最普通的吃法是用肉丝炒了吃,或是在开水锅中焯熟之后,切碎了和豆腐干拌着吃,再有用荠菜和肉做馅,包饺子吃,都是很可口的。在北京春天里吃荠菜馅饺子,和江南吃荠菜大馄饨、荠菜汤团、荠菜春卷一样,不只是清香可口,还是充满了春的喜悦的时鲜食物。寄寓在北京的江南人特别喜欢吃荠菜,还另有原因,一看到荠菜,便有春回人间之感,也会油然想到江南,想到故乡的风土。江南的春天,家家都吃荠菜,荠菜炒笋丝、荠菜拌冬笋,那是属于春天特有的家常名菜啊!许多年前,知堂老人在西单菜市看到卖荠菜的,特地写了一篇散文,谈荠菜之美,文中引用了一首江南民谣:“荠菜、马兰头,阿姐住在后门头。”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现在不少也都两鬓华发,甚至有的人已白发盈颠了吧。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艺术魅力的天籁体的儿歌啊!也有人唱道:“荠菜、马兰头,娶了娘子生丫头。”这则是以嘲弄的口吻,反映了旧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不足为训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春满燕圆
季羡林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
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
我仿佛看到春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花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低处“清流激湍”;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好一幅诗情画意!
陋室铭
刘禹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春日游杭记
林语堂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眺,内湖、孤山、长堤、宝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草茸绿的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田陌上浑成一片点滴声。
村屋五六座,排列山下,屋虽矮陋,而前后簇拥的却是疏朗可爱的高树与错综天然的丛芜、蹊径、草坪。其经营毫不费工夫,而清华朗润,胜于上海愚园路寓公精舍万倍。
记春园琐事
林语堂
我未到浙西以前,尚是乍寒乍暖时候,及天目回来,已是满园春色了。篱间阶上,有春的踪影,窗前檐下,有春的淑气,“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树上枝头,红苞绿叶,恍惚受过春的抚摩温存,都在由凉冬惊醒起来,教人几乎认不得。所以我虽未见春之来临,我已知春到园中了。几颗玫瑰花上,有一种蚜虫,像嫩叶一样青葱,都占满了枝头,时时跳动。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樱花
茅盾
在烟雾样的春雨里,忽然有一天抬头望窗外,蓦地看见池西畔的一枝树开放着一些淡红的丛花了。我要说是“丛花”;因为是这样的密集,而且又没有半张叶子。无疑地这就是樱花。
过了一二天,池畔的一排樱花树都蓓蕾了,首先开花的那一株已经秾艳得像一片云霞。到此时我方才构成了我的樱花概念是:比梅花要大,没有桃花那样红,伞形的密集地一层一层缀满了枝条,并没有绿叶子在旁边衬映。
动摇
茅盾
挟着春的气息的南风,吹着他的头发,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新生的绿草,笑眯眯地软瘫在地上,像是正和低着头的蒲公英的小*花在绵绵情话;杨柳的柔条很苦闷似的聊为摇摆,它显然是因为看见身边的桃树还只有小嫩芽,觉得太寂寞了。
初至西游记
袁宏道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颜面,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
大明湖之春
老舍
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就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而深*,而黑*,而漆黑,黑得可怕。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已象煮过一回,嫩叶几乎全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
钓台的春昼郁达夫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
北平的春天
周作人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说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是也。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是别一种表示。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惊蜇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过整个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春底林野许地山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光焰的威吓。岩下的荫处和山溪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蓝、紫的小草花点缀在绿茵上头。春的警钟庐隐不知哪一夜,东风逃出它美丽的皇宫,独驾祥云,在夜的暗影下,窥伺人间。
那时宇宙的一切正偃息于冷凝之中,东风展开它的翅儿向人间轻轻扇动,圣洁的冰凌化成柔波,平静的湖水唱出潺溅的恋歌!
不知哪一夜,花神离开了她庄严的宝座,独驾祥云央夜的暗影下,窥伺人间。
那时宇宙的一切正抱着冷凝枯萎的悲伤,花神用她挽回春光的手段,剪裁绫罗,将宇宙装饰得嫣红柔绿,胜似天上宫阙,她悄立万花丛中,赞叹这失而复得的青春。
文图来源于网络,综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