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胡德生故宫现存铁力木家具与广西家具的 [复制链接]

1#


  广西铁力木家具从明代至清代晚期时代特点明显,从造型、工艺及艺术风格上,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明末清初之际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以及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明·铁梨象纹翘头案,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铁力木家具种类齐全,其造型之美、作工之精、古朴大方,突出反映了广西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故宫铁力木家具珍品赏析


  长期以来,广西铁梨木家具较为少见,不过十余件,历史资料又极度缺乏。现存的几件铁梨木家具一直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明代广东制作的家具。一件是大清康熙款的铁梨木翘头案,收藏在福州的一座古庙里。故宫也有八件铁力木家具,形体硕大沉古,风格基本一致。比如,铁力木螭纹翘头案、铁力木夹头榫翘头案、铁力木四屉橱、铁力木琴几、铁力木象纹翘头案等等。

▲图1明铁力木螭纹翘头案


  铁力木螭纹翘头案(图1),明代,长厘米,宽4厘米,高92厘米。独板为面,两端带翘头,翘头与案面堵头一木连作。牙头几与案头平齐,雕卷云纹,十分饱满。边缘锼出起伏阳线。牙条与腿夹头榫结构。两侧腿间镶绦环板,透雕双螭纹。腿微向外撇,带香炉式足。

▲图2明铁力木夹头榫翘头案


  铁力木夹头榫翘头案(图2),明代,长.5厘米,宽45厘米,高83.5厘米。其案面为铁力木独板制成,两端带翘头,案面则沿中间起线,夹头榫结构,牙关小巧,边缘起压边线。四腿混面双边线,足端作香炉式脚。两侧腿间装三道枨,分别镶圆形和方形开光洞的绦环板。造型稳重、大方,具浓厚的广西家具风格。

▲图3明铁力木透雕螭纹翘头案


  铁力木透雕螭纹翘头案(图3),明代,长厘米,宽68厘米,高90厘米。案面两端翘起,面下安直牙条。腿与牙条夹头榫结构,腿内侧带底枨,当中镶档板,透雕螭纹。

▲图4明铁力木四屉厨


  铁力木四屉橱(图4),典型的明式风格。长厘米,宽51.5厘米,高87厘米。案形结构,设抽屉四具,屉面上开光,雕折枝花及卷草纹。壸门牙雕卷草纹,腿与橱面拐角处装卷叶纹托角牙。腿间装单横枨,四腿外撇,侧脚收分明。

▲图5清早期铁力木雕花琴几


  铁力木琴几(图5),清早期,长.5厘米,宽30厘米,高84厘米。几用三块铁力木整板制成,几面侧沿及两立板腿外两侧起阳线,浮雕缠枝莲纹。两侧立板式足当中开光,边沿起线,内中透雕缠枝莲纹。用材讲究,典雅不俗。

▲图6明铁力木象纹翘头案


  其中,明代铁力木象纹翘头案(图6)为其中的重点藏品。此案做工讲究,独板为面,案面甚厚,约近三寸甚是罕见。板厚10厘米、宽50厘米、长达.5厘米。翘头与案面两端的堵头系一木连作。面板背面挖以凹槽,用以减轻重量。夹头榫、底足加托子,档板中置独板锼成的如意云头,倒挂于腿部横枨之间;牙板与牙头浮雕象首纹,眼鼻可见,两两相背,构成类似云头图案;腿部饰混面压边线,不事雕工。这件铁力木家具非常典型地代表了明式家具风格,用材壮硕,其长、宽及面板厚度的比例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做工粗犷,除牙板上必要的装饰外,其它部位不作任何装饰,以显示木材独具的特性。大案板面里部阴刻楷书铭文十字:“崇祯庚辰仲冬制于康署”。康署今为广东省德庆县,崇祯庚辰为年。由此得知,此案乃广东德庆县制品。早在年这件案子就被收入古斯塔夫·艾克所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中国古代家具中带有明确纪年的本身就不多,铁力木家具目前仅发现这一件,而且又具有产地,弥足珍贵。这件大翘头案,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广东的明式家具,而大多数广西学者则认为是广西家具,理由是德庆县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广东与广西的交界处,在明代,德庆县属于广西统辖,清代中期以后才划归广东。


  从故宫现存铁力木家具来看,其做工、技巧、艺术风格较为独特,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广西铁力木家具种类齐全


  年初春节前,广西玉林玉柴机器厂曾诗强先生寄来图录,里面有62件珍藏的铁力木家具。最具代表性的有11件,其中有8件明代,3件清代,大体都属于明式风格。其它51件包括:


  床榻类3件:明代、桌案类25件:明代14件,清代11件、椅凳类12件:明代6件,清代6件、橱柜类4件:明代1件,清代3件、插屏1件:清代、杂件6件:明代2件,清代4件。

▲明铁力木天平式平头案


  事实上,广西家具总数量不低于件,家具种类齐全,绝大多数用铁力木制成。装饰题材中象纹占一定比重,或象头、象鼻、象腿、象足,及大叶卷草、喜鹊登梅等图案。其造型之美、作工之精、古朴大方,突出反映了广西地区家具艺术风格,且符合明代至清代晚期时代特点明显。


  广西工匠在制作铁力木家具时,充分利用其长处,多用整板大料,采取夸张手法,腿足以大料挖出各式造型,而且少事雕刻,使铁力木家具在雄浑、大气、古拙、淳朴的基调下,独树一帜。其做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明铁力木云龙纹平头案


  一是用材宽松。铁力木是广西及越南一带土生土长的树种,树高可达三十米,树围可达三米,大料易得,所以铁力木家具一定不惜材料,常见的铁力木家具多以独板做案面。在各类硬木家具中,除*花梨有个别独板面外,铁力木当是首屈一指的。在用材方面,从不将就材料。面板、大边都较宽硕,腿足能挖缺处决不粘贴。常见的明代铁力木翘头案,往往长达三、四米,宽约六十至七十厘米,厚约十四至十五厘米,竟用一块整木制成。


  二是少饰雕刻。铁力木木质坚硬,纤维粗长而不易切断,横向走刀极易起茬,磨光困难。所以铁力木家具以光素为主,或少事雕刻。必须雕刻的部位,也只是局部点缀,起画龙点睛作用。广西铁力木家具善于运用线条,且大都粗旷、豪放。同样大小的家具,与其它地区比起来,线条就宽裕得多。


  三是造型古朴,稳重大方。广西铁力木家具造型古朴、稳重、大方,多仿明式,且以光素为主。

▲明铁力木高靠背南官帽椅

故宫铁力木家具与广西家具风格一致


  结合故宫博物院现存的铁力木家具与广西家具对比参照,可以断定故宫现存铁力木家具基本为广西家具。


  首先,家具均为大料独板精制而成。在广西所见铁力木家具无论条案也好,长桌也好,大多用独板为面。使器物显得格外雄浑、大气。最可贵者,曾诗强先生收藏两件铁力木架几案,其长近三米,宽逾一米的案面,竟是厚十二厘米的独板。其它翘头案、平头案等也都用独板制成。方桌和长桌的板心,大多采用攒框镶心做法,然其板心仍用一整块独板镶成。这种做法在其它别的地区是很少见的。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八件铁力木家具,有七件为独板面,一件攒框镶独板心,与广西铁力木家具风格特点完全一致。

▲图7明铁力木三弯腿翘头案


  其次,广西家具常用象纹作装饰。多取其局部,或象头,或象鼻,或象足,或象耳,其缘由表明了大象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自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经典亦把大象作为吉祥兽。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生产劳作,又是出行时的代步工具,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人们用象纹作装饰是很自然的。在此次看到的铁力木家具中有一件方桌造型独特,其桌面攒框镶独板心,面下有束腰,四腿自拱肩处垂直而下,至中部时向内收,足端圆雕大象,似四足踩在大象背上。在众多家具中尚未见到第二例。再看铁力木三弯腿翘头案(图7),两侧翘头翘起很高,犹如大象的耳朵,而四腿的造型又酷似大象的鼻子。翘头案牙头浮雕象纹的更是屡见不鲜。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八件铁力木家具中,有两件使用了象纹装饰。

▲明铁力木四门开窗木轴柜


  再次,故宫铁力木翘头案的翘头大多与堵头一木连作,这与广西家具工艺手法一致。它和众多的明代苏式家具一样,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众多铁力木翘头案中,又有许多翘头是从案面下沿向上翘起。这种做法,需要很大的一块材料才能做出。而进入清代后的翘头多数是在案面堵头之上开始翘起的,且翘头和堵头由两块木料做成。而翘头从案面上沿向上翘起的看上去不不如从下沿向上翘起的显得雄浑、大气。对照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八件铁力木家具,有五件采取了这种做法。


  最后,明式案子的腿足大体有两种做法,一种足不着地,而是坐落在垫木托泥上。另一种是足下不用托泥,而是直接着地,足端微向外撇,木工术语称“香炉腿”。这种腿足讲究一木制成,但大多数外撇的部分系额外粘贴,有的时间过久或受潮则容易脱落,而且在搬运过程中极易受损。故宫铁力木家具与广西家具二者做工几乎一致,腿足均用材硕壮,圆婉自如,达到既负重又美观的效果。

注:本文转自搜狐网。

长按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