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蛟池塘四眼井福音堂城关镇,蛟池街上 [复制链接]

1#

蛟池街是衢州城东西方向的一条古街,是古时贯穿东西的“长街”之一段,从府山脚底一直通到通广门(小西门)。清代中期,西长街(蛟池街)、东长街(长竿街)分称,称为蛟池街是较迟的事。“文革”时期,蛟池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胜利中路。

蛟池塘老照片

民国时的蛟池街民宅

蛟池街长米左右,道贯巷、土地巷、花厅巷、瑞仙巷、馒头巷、酒坊弄堂等老巷曲折交通于此。城关镇驻地、福音堂、酒厂、皮鞋厂、食品厂、车辆厂、燃料公司、五金公司、供销社、城关印刷厂、医院、棺材店、雕花店、轿行、算命摊、望族宅院……都曾在这条街上留下一段属于它们各自的辉煌或跌宕。

蛟池街的清晨从吆喝声中开始

蛟池街的清晨是从环卫工人“倒——需(尿)桶嘞——”的吆喝声中开始的。天蒙蒙亮,就会有环卫工人拉个粪车来吆喝,老人、妇女们已早早拎了自家的马桶一一排在路边,等待环卫工人将马桶里的秽物全倒在木制的粪车里。

早起的学生三三两两背着*绿色*挎包上学去,也有骑了脚踏车的学生被长辈们送到街口:“路上小心点骑!”这个时候,四眼井边上已经有人在洗菜了,挑拣剩下的*绿菜叶散落在井圈边上。母亲已经从南湖桥菜场买了菜回来,懒睡的我听到她响亮的催促声“好爬起嘞,我菜都买来了,还有搁袋饼!隔壁小明都到学堂里去了”。

衢州人称吃早餐为“吃五更”(音:切恩疆),街坊们通常到莫家桥头(今东河沿路口处)的饮食店里去买早餐,油条、麻糍、糯米团、烧饼、搁袋饼、粽子、豆腐花、豆浆……丰富的早餐种类能挑到你眼花。烧饼或搁袋饼夹油条最受衢州人欢迎,也有人喜欢赶到坊门街“回教”(清真饭店)里去买牛肉包子。包子被煎得*澄澄、香喷喷的,一口咬下去都是精细牛肉。自己烧早餐的街坊大娘们在大清早就要把用油漆桶做的小煤炉拎到街边上引着火,蹲在地上用麦秆扇轻扇,方言叫“焰煤炉”,飘出的浓烟有些呛人。

蛟池街36号——老宅的记忆

叶家、孔家、龚家等都是衢州望族,旧时土地巷口、道贯巷一带连片都是这些家族的宅产。最有印象的是蛟池街36号,一套两进带花园的宅院。宅院原先是孔家宅产的一部分,门是当街开的,里外屋用长廊相连,长廊右侧是房屋和天井,左侧是西跨院,院中有一座太湖石假山和用花砖栏杆围成的小池塘,塘边上有桃花树、夹竹桃树和桂花树,临街的两丛毛竹林也有芭蕉树、枇杷树围着。塘前的天井有两个大石鱼缸,鱼缸中间有小假山,金鱼游嬉在水草间,鱼缸边两组长石条上摆放着兰花。一棵桂花树高过房顶,花开时,整座宅院香气扑鼻,落下的桂花被做成桂花糖、桂花茶。

原蛟池街36号院内的大树与车辆厂宿舍

解放初,我爷爷开米行,用十几担米从孔氏族人手上购得蛟池街36号的宅子,举家从花厅巷搬来居住,一直到年拆迁,我们在那生活了约半个世纪。据家里老人讲,这宅院在解放前曾是衢州绥靖公署的官邸(待考),关过人,初时还发现墙壁上题有囚诗,天井里有一眼用水缸压住的暗井,当时从里面捞出枪支、电池等*用物资。大伯母在院内临街处种有一棵大树,如今已经长得与边上7层楼一样高。

现在7层楼的车辆厂宿舍位置一带曾开过奶牛场,后为钣金厂。上世纪80年代初,隔壁余家祠堂里的车辆厂,在他们极富开拓精神的厂长老范带领下做三轮车、自行车,规模越做越大、效益越做越好,兼并了钣金厂,并快速崛起为衢州首屈一指的二轻企业。当时老范想给职工们搞点实在的福利,就商量着将36号徐宅的院子大部分征用了,与原钣金厂空地一起用于建造职工宿舍。当时集体单位建宿舍还是稀罕事,何况7层楼在那时候也是相当高了,而厂长老范一家仍住在宿舍后面的仓库里。

蛟池街四眼井陈锡祥摄

车辆厂宿舍楼下有一口大井,是造宿舍时挖了取水留下的。除了楼上的职工,附近的居民也到井里洗衣服、吊水。这口井与四眼井、花厅巷井都是蛟池街邻里们重要的“社交”场所,邻里间的姻缘牵线、家长里短、亲子沟通、牢骚倾吐、街坊八卦等都会在井边搓衣、提水之时,于轻描淡写中完成,人们彼此帮衬,比起眼下现代化小区的对门不相识,自是多了一份邻里间的脉脉温情:

“四娜,你格娜倪(你家姑娘)读书真强类,日日都格楞(这么)用功,笃定会考得二中去。”

“听说道贯巷里有个裁缝店衣裳做得危险(很)好看,明天我到坊门街去撕点布做件,要不你一起去?”

……

街头巷尾的零星碎片

城关镇、福音堂、四眼井、蛟池塘可以算是蛟池街当时的四大地标。老衢县的城关镇*府在蛟池街东头口子上(旧称棋盘街头)。城关镇建制撤销后,“城关镇”渐渐成了一个地标方位指代词。“城关镇”西边是福音堂,19世纪后期,有美国牧师乘船来衢州传教,白天在城里传教,晚上回到停在江边的船上睡觉,一年多后才在蛟池街四眼井租了民居传教,始称耶稣堂,后经多次翻修,称福音堂。

衢州城里古井不少,位于蛟池街东段的四眼井属于其中名气较大的,一度成为蛟池街的代称,井圈呈四方格排列。四眼井一带是蛟池街较为热闹的地方,井对面曾有很出名的雕花店,井边有过市食品厂、糖果厂,常有大卡车拉进拉出。过年时候的城关镇、食品厂会用松枝在街上搭起牌楼,饰以彩灯。

蛟池塘,古名茭池,原先面积广大,直至今建乙塘周围。传说中有鸭嘴怪潜伏在塘中,到了夜深人静时分,鸭嘴怪就会发出呱呱的叫声,谁从塘边经过,听到这种叫声,肚子就会开始隐隐作痛,回到家中自然是在劫难逃。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又有鸭*,夜既定,塘边寂无一物,若闻鸣声,即病。”鸭怪的传说让当时偏僻的蛟池塘一带更觉冷落荒凉、阴森吓人,路人谈怪色变。

上世纪80年代,蛟池塘附近有许多单位和职工宿舍,水电局、皮鞋厂、自来水厂、五金批发公司、生活资料公司、区兽医站等,主要集中在馒头巷、马王巷、余家巷到瑞仙巷一带。

蛟池塘对面有司痘夫人庙和地藏殿。司痘夫人庙在《衢县志·建置志》中有记载,始建于明代,清代数次翻修,前有戏台,后为地藏殿。年时夫人庙改建为居民补习学校(简称居校)。地藏殿后来成为自来水厂宿舍,皮箱厂就在自来水厂宿舍一带。皮鞋厂、皮箱厂,用的都是皮,塘边上的街面上常散落着裁剪下来的皮革碎边角。

蛟池街有悠远的制酒历史,酒坊弄堂里有作坊、仓库。酒厂起先是做*酒的,有很多的酒坛垒着,后生产啤酒,变成一箱箱的啤酒瓶。蛟池街和坊门街路口东北角是一个书报摊,《辽宁青年》《幽默大师》《周末》《故事会》《知音》……流行什么卖什么,我从这里买过一套当时风靡一时的《射雕英雄传》。

上世纪80年代初,衢州人的夜生活并不丰富,晚上八九点钟之后,蛟池街昏暗路灯下,街上的行人已渐稀少,零星可以听到街上传来“哐啷哐啷”的金属抖动声,那是凹凸不平的街面上晚归的自行车,蛟池街的一天又要结束了。

几度春秋,当我再次站在曾经的老宅大树底下,往事已矣,物事皆非。今天的蛟池街已然是时尚一条街,寻迹其中,只有车辆厂宿舍、道贯巷口厕所旁院子里的4层楼等少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建筑仍在,四眼井在街道改造时填去,一条条铺着青石板的弄堂被一幢幢楼房取代,只剩下那些挂在楼房上的弄堂门牌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往事……

图片由作者提供

来源:衢州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