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乙丑进士牌坊
一不小心又误入一所名校,其实当年是奔着暨南大学去逛的,因为暨大我学的那个专业还可以。现在翻翻照片居然暨大的照片没拍多少,中山大学的倒是拍了很多,其中一定有原因:暨大的建筑没有拍摄欲望,只拍了图书馆和操场;中大的“古建筑群”好带感,可惜那天下雨,没舍得拿相机拍,渣渣画质请理解一下。
中山大学是一所百年学府(年建校周年),校园内的历史建筑无处不在彰显着这一铁板钉钉的认知。
中山大学是一所名校,拥有“”“”“双一流”众多头衔,广东或者范围扩大至整个华南地区的人民对此的认知很明确,除了“清北复交”,中大是他们眼里的NO.1。但是这个认知在长江以北的大部分人群中就不灵了:啥?中山大学?没咋听过,是一本吗?
中山大学的综合排名比厦门大学高,知名度没厦门大学高,问题出在哪?难道大学也要靠颜值出圈吗(另一所靠颜值狠狠出圈的名校是武汉大学)?但是中山大学的历史建筑氛围感也特别浓啊!中大很拼了,搞建设、搞学术、搞改革,影响力也在提升,但长江以北知名度不高的这一现实预计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
讲中山大学的建筑前还得先谈一段历史。
校园历史简述
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一所叫岭南大学的高校与中山大学合并(详细原因大家可以去查),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是原岭南大学的校址康乐园,我当时逛的正是这里。
那个年代我们样样都学苏联老大哥,高校改革也是如此,将多科性综合大学拆分成专科性学院。被拆拆合合的高校很多,有的高校拆没了,也有新冒出来的,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原中山大学石碑校区的校址成了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区,据说校园建筑十分漂亮,跟康乐园的风格不一样,没去亲眼看看,很可惜。
校园内景
香港人后来在香港复办了岭南大学,即现在的香港岭南大学。大陆目前有岭南学院,隶属于中山大学,成立于年,据说是为了纪念原来的岭南大学。这个学院很强,高分考生都往这里跑,懂的都懂。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现中大广州校区南校园内这些古建筑,是从年开始陆续建造起来的,有怀士堂、马丁堂、黑石屋、爪哇堂、十友堂、理学院、荣光堂、张弼士堂、马应彪夫人护养院等等,准确地说这些都是原岭南大学的。年,这些建筑以“康乐园早期建筑群”的名义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最早建成的马丁堂、格兰堂,出自当时美国纽约著名的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之手笔,后来接手岭南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还是美国人,结合当时兴起的“中国式”建筑风潮,红墙绿瓦,中式屋顶,硬质红砖和部分非中国传统祥瑞的花纹,中西合璧,使得康乐园的建筑整体呈现混搭风。
关于建筑风格方面更专业的说法是:~年为早期折衷主义风格,以马丁堂为代表;~为成熟折衷主义风格,以怀士堂、黑石屋为代表;年~年为古典复兴主义时期,以陆佑堂、哲生堂为代表。
如果各位参观的时候知道每栋楼的建筑年代,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几个时期建筑风格的流变。
列举几处地标
对照找到的资料,发现还有好多建筑没逛到,幸好几处关键地标都有,也能粗略感受到这所名校的百年风华了。
怀士堂()
中大人还是喜欢亲切地叫她小礼堂,历来是师生们*治、文化、学术活动中心。年动工,年建成,是由美国克里夫兰州的华纳和史怀士公司的总裁安布史怀士出资为岭南学校修建的基督教青年会馆,平面采用哥特式教堂最长用的拉丁十字型,杯面为方形,南门为六角形。为纪念捐赠者,命名为“怀士堂”。
中大著名的校训就在这座楼的后面。
八角亭()
落成于年,乍一看,是一座中国传统式的亭子没错,蓝瓦脊、宝蓝琉璃瓦屋顶、翘起的飞檐……但是从建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和审美的精细化程度上又与中国古典建筑差好大一截。
据说亭尖顶的是一盘水果,正中间躺着一只田螺。八角亭在建成之初用于艺徒果店,所得收益用于岭南大学学生青年会开办艺徒学校,后被学校收回该办消费合作社,现为中大校园内的一处景观。我去的时候看到有学生在那儿做活动,虽在户外、又遮风挡雨、空间还不小,是一处不错的交流活动场所。
爪哇堂()
建于年,是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赴印尼爪哇各地向华侨募捐资金建造的四层宿舍楼,原是岭大的第一座男生宿舍,后改为男女共住的教工宿舍。该楼为红墙砖面、琉璃瓦顶,两层翘角屋檐,结构坚固,文革时期曾用作临时避弹室,现为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学系教学楼。
当时看这楼的风格蛮雅致的,名字有点奇怪,好像曾经听说过“爪哇国”,没想到还真有这个地方,墙面上的云石匾额“爪哇堂”表达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同胞对祖国的赤忱之心。
惺亭()
此亭系原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于年捐建,为史坚加、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纪念亭,周边有花岗岩护栏,亭盖呈八角塔形,紫色琉璃瓦顶,瓦脊上各有一龙头。亭中悬有一口铁钟,为清嘉庆年间筑造,钟上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史坚加是辛亥革命时期烈士,孙中山称之为革命牺牲第一人;区励周、许耀章为年沙基惨案死难烈士。
十友堂()
这也是一座非常有意义的楼,于年建成,系十位岭南大学校友捐赠的四层(含地下室)建筑,故称“十友堂”,当时为岭南大学农学院大楼,现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使用。
这栋楼为岭南风格,西式拱形门窗搭配中式屋瓦,饰以宝蓝色花窗,典雅质朴,依然保持校园内早期建筑风格的神韵,再往后面看风格就要变了哈。
哲生堂()
惺亭已属于复古风格了,看到哲生堂和陆佑堂,呈现的复古风格更明显,用色更艳丽,与早中期典雅、质朴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这两栋建筑有一种宫廷的味道。陆祐堂、哲生堂、惺亭均出自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之手。
哲生堂建于年,由铁路部拨款兴建的工学院大楼,以孙中山之子孙科(字哲生)的字命名,当时他任铁路部部长。该楼为三层的宫殿式建筑,绿瓦蓝脊,红砖外墙镶嵌着古朴的拱形门,二层以上是*色外墙,嵌以红色圆柱,四周栏杆饰以蓝色琉璃通花砖,颇具岭南特色。
就想问问大家,哲生堂这屋脊上的小兽是不是有狗,好像跟咱古代建筑上的脊兽不像。
陆佑堂()
该楼也是年落成,由岭南大学校友*容章与其兄容康捐建,以其祖父南洋华侨实业家*陆佑的名字命名。整体风格与哲生堂很相似,下部红砖,上部*色墙体,绿色琉璃瓦屋顶,蓝色屋脊,细节处有差别。
旧称“学生第三宿舍”,后来为地理系教学、行*办公楼,顶层用作仓库。现为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使用。
孙中山像
中山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广东大学,由孙中山创办,是当时中国五大中央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年,孙中山逝世后,为纪念他,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的英文名叫“SUNYAT-SENUniversity”,用了先生的字“逸仙”,这英文名是根据“孙逸仙”粤语的音翻译的。当再把中山大学的英文名翻译成汉语,又产生另外一种效果——“双鸭山大学”。当听到中大学子称毕业于“鸭大”时,你反应过来他其实毕业于“中山大学”,他们会把你当自己人的,双鸭山已经成为鸭大学子彼此交流的一个暗号。还有人把鸭大联系到东北,个中缘由大家自己去扒一下,说来话长我就不说了。
目前中大草坪上立着的这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由先生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重一吨多,高2.5米,原置于石碑校址,年借置于中山纪念堂,年被迎置于康乐园。
乙丑进士牌坊
最后捧出这座牌坊,因为她很重要、很有价值。建于明朝崇祯八年(年)的“乙丑进士”牌坊,在特殊时期被毁了,现在矗立在中大大草坪上的是年利用原有部分石构建重修的。
这座牌坊是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七位进士所建。
牌坊为三间四柱,砂岩砌筑,斗拱出檐,额刻“乙丑进士”四字,额坊刻有精美图案纹饰。虽为重修,但历史感饱满,属中大校园内独一无二的建筑。
我提到的这些仅是“康乐园历史建筑群”中的一小小部分,没有故意挑选,走哪拍哪,看到啥拍啥,加之校园没有逛全,未能展示出校园内所有精品建筑,标志性的校门也没拍。限于篇幅,也不太可能全说完,还得您亲自去逛逛,珠江边上,离小蛮腰也不远,不清楚疫情期间是否对校外人员开放。
风格不搭的现代建筑
现代的这几栋建筑我就挂挂,关于他们的传说也不想谈,感兴趣的自己可以搜搜。不管传言真假,这些楼被有些人不喜欢,被编了一些神神**的说法不是没可能。我对建筑外形和风水什么的一点都不懂,只觉得用“堂”给现代的这几栋建筑命名有些别扭。
永芳堂
落成于年,南洋华侨姚美良捐赠,以其父名“永芳”为建筑命名。
岭南堂
位于中山大学的正门主干道逸仙路上,现为中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年落成。它的设计理念以新石器时代南方良绪文化的玉琮为启示,造型外方内圆,外墙为绿色玻璃幕墙,体现了玉琮寓意。
梁銶琚堂
由香港知名实业家梁銶琚先生于年捐资兴建,年竣工,是一座风格独特、功能齐全,集大中小型会议室和娱乐、文艺汇演舞台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中大学人馆
这幢是酒店,中大凯丰酒店,外观倒与早期历史建筑比较和谐,审美在线,但它真的是酒店,不是教学楼。
华南巨无霸
中山大学稳稳妥妥占据华南地区高校一哥的位置——但是全国人民对这个定调的感知程度不一样。
广东人说,中山大学是他们的信仰,除了清北就是中大了。北方人:这学校在哪?不知名的二本院校?名气不高分还不低,是不是“野鸡大学”?总体来说,广东人对中山大学的认可度非常高,其他华南省份对中大的认同感也比较强烈,越往北,这种认同感越弱。
复兴
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名专任教师,名全日制学生,个本科专业,37种专业学位类别,年学校决算总收入.97亿元人民币(数据截至年5月31日),这样的体量在全国也属巨无霸了,华南无与争锋。
从何时开始,中大开始了她的强势复兴之路?
至少在本世纪初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之时,新中大已经下了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决心。年,我去逛的时候看到梁銶琚堂上拉着横幅:为建设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这一年距离并回中山医科大学已过去14年。有人认为,中山大学冲全国高校前十,中山医功不可没。
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