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和西梅奥尼的"译者惯习"概念,阐析美国汉学家威廉·莱尔的职业发展轨迹及其译者惯习的形塑。家庭环境的熏陶、早年从*和在台湾生活学习数年的经历及其接受的教育与培训,使莱尔选择专攻中国现代文学及鲁迅研究,偏爱研究与翻译幽默、讽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在他的职业惯习与其积累的初始资本相遇之际,莱尔顺理成章地进入翻译场并参与场域的实践。莱尔是纯粹的学者型译者,在其30年翻译出版生涯中,他的翻译选材取向和翻译策略逐步定型,学术性翻译的思想渐趋明晰,体现为撰写长篇译者导言、提供大量学术性注释、采用诠释译法等,翻译风格愈显沉稳成熟。
关键词:威廉·莱尔;学者型译者;学术性翻译;译者惯习;鲁迅研究
一、引言
在年发表的《译者研究的名与实》一文中,切斯特曼(A.Chesterman)指出,当前翻译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明显聚焦于译者,而不是译作”,这种从不同角度考察译者能动性(translator’sagency)的研究“尤见于翻译社会学中”。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股译者研究热潮。社会翻译学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