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文豪的诗意人生举杯美酒,致敬热爱
TUhjnbcbe - 2024/5/5 16:48:00

美酒佳肴,吟诗作赋;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总是能从这些生活碎片里寻到乐趣,享受人生,赞颂生活。

其中最负盛名者,当属大诗人李太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所含豪情,可见一斑。

可见,美食配上美酒,享受味蕾的美好,那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乐之事。

但若是论起美酒与佳肴相配,大文豪苏轼在文人史上却更称得上浓墨重彩。

作为诗词史中著名的老饕,从东坡肉到烤生蚝,从《猪肉颂》到“日啖荔枝三百颗”,苏轼的被贬之路似乎更像是一部“美食记”。是苏轼真的不在乎吗?其实不然。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这一首《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是苏轼刚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时,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词,以此抒发内心的伤感之意。但苏轼令人钦佩之处便在于他永远能在艰难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永远保持对人生的热爱和享受。

在初到惠州的失意之后,苏轼肚子里的馋虫便又蠢蠢欲动了。在写过《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后的不久,他便又发出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同时数日之后,寻找肉食的苏轼这次盯上了羊肉。但宋朝当时羊肉价格昂贵,苏轼舍不得买,于是便跟卖肉的屠户要来了没人要的羊脊骨,开始了自己的又一轮美食发明。

“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挣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者热流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株两于肯肇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鳌。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危,所食色,没齿而不得古,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摘自《与子由弟十首》之七)

“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在热爱美食之外,苏轼对酒也同样情真意切。和大多数文人饮酒不同,苏轼在饮酒之余,更爱酿酒。身处惠州时,便自酿桂酒,著有《桂酒颂》。同时,其作品《东坡酒经》更是在寥寥数笔间,包括了制曲、用料、用曲、投料、原料出酒率、酿造时间等内容。

太白长于风,少陵长于骨,昌黎长于质,东坡长于趣。——这是清朝文人刘熙载的评价。苏轼一生,堪称动荡不堪,但他却总是能从中找到乐趣,文风始终不缺豁达、豪爽、诙谐、有趣的意味。日子晴朗时,便“竹杖芒鞋轻胜马”,遍观大好河山;阴雨绵绵,不得外出时,便“且将新火试新茶”;纵使纚风沐雨,仍有美酒佳肴,也当“诗酒趁年华”。

“古人开卷风雅颂,今人饮酒红苇颂”。

古有文人用诗歌赞美佳肴美酒,今有文化美酒红苇颂备受文化人青睐。五星红苇颂的瓶子是艺术品,酒体也是酒体设计艺术的表达,其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无须多言。

五星红苇颂以“美酒与美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从生活、人生等角度推出了现代诗歌《红苇十三颂》、《十颂五星红苇颂》,为消费者鉴赏美酒带来了新体验......

食佳肴,饮美酒,享人生——文化美酒,致敬生活,五星红苇颂为热爱举杯,为美好颂唱。

注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文豪的诗意人生举杯美酒,致敬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