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专家社会上自我炒作 应当反思自己的形象
原标题:个别专家社会上自我炒作应当反思自己的形象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在清华大学总裁班授课时称“现在中央内部预计房子很快就要崩盘,已经崩盘或很快就要崩盘的城市多达110个”,他以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顾问身份对中国房价走势等发表言论成为舆论焦点,他本人被友赠送“崩盘帝”绰号。其头衔和言论连遭“打假”——首先是万达集团发表声明,称涉及集团的言论不实;接着鄂尔多斯市否认其“鄂尔多斯市高级顾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在其官方站发布声明,称从未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聘请国世平为顾问,其言论不代表发改委观点。
在多部门和单位集体“否认”的事实面前,国世平并不承认上言论是自己所讲,还称只是“内部讲座内容”,也不承认头衔造假,又引起络一片哗然。难道说“讲座内容”就可以胡编乱造,就可以拽个“光环”头衔使用?
现在,个别的专家教授来到社会上积极“造星”、不断炒作自己,有的甚至为了出名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故意作秀,编造高高在上的“假头衔”,一个劲地往自己脸上贴金,借一切机会来抬高自己。一旦出名,这些专家教授有更多的讲座、出书、上电视的机会,背后有着丰厚的“回报”。与此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对专家不再信任,造成更大面积的信任危机,陷入“我还能相信谁”的困境。
在社会上,专家教授是科学和文明的代名词,往往从事着“育人”的百年大计,理应有起码的诚信和科学精神。中科院院士杨福家为上海青年作了一场题为“科学与文史”的演讲,其中提到诚信是大学教育的头等事,并对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盗用他人论文并伪造履历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开除太轻,应该坐牢!”专家教授当反思自己的形象。(丁雷)
原标题:个别专家社会上自我炒作应当反思自己的形象
原文链接:
稿源:人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