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饮家Drinkers(ID:Thedrinkers)授权转载
姜文似乎迷上了威士忌。
在《邪不压正》里面,他演的蓝老板和朱潜龙吃的第一顿饺子,背景的酒架里就有JohnnieWalker的黑牌调和威士忌。
后来蓝老板和亨德利大夫一起喝酒,桌面上还是放的黑牌。
联想到他在剧中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叼着雪茄,骑着自行车去买醋。雪茄和有着明显烟熏味的黑牌搭配,那是真不错。
他还让自己剧中的人物喝威士忌,比如亨德利大夫,和从美国回来的儿子喝酒,家里的女佣人拿着冰块直往他杯子里怼,这老兄一边推开她的手一边发急,说了句——可能是每一个单一麦芽爱好者都说过的话——
单一麦芽威士忌不加冰!
酒友看了都一定发出会心一笑。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在故事的背景时间,年,不太可能有人说出“单一麦芽”这样的字眼!
今天所有人都把“%大麦芽为原料、在同一酒厂蒸馏的威士忌”叫“单一麦芽”,也就是“SingleMaltWhisky”;可是在年,几乎没有人会使用这个称谓,包括苏格兰人。
因为在那时候,这种酒的通称是:PureMaltWhisky,纯麦威士忌!
苏格兰威士忌的大规模合法生产始于年,在其后的多年里,几乎所有威士忌都是%大麦芽生产的,因此也就没有纯麦与非麦之分;后来,暴增的需求让大麦芽面临短缺,行业才发明了用其他谷物酿造威士忌的方法,再赶上连续式蒸馏器的发明,谷物威士忌的产量暴增,人们开始把麦芽威士忌和谷物威士忌混合起来,调和威士忌(BlendedWhisky)因此诞生。
为了与便宜的调和威士忌区分开,酒厂们才开始把自家生产的、以%麦芽为原料的威士忌,称为麦芽威士忌,SingleMalt与PureMalt的说法几乎在同时诞生,但是很快,后者在行业里取得了压倒性的地位,因为“Single”这个词语既中性,又表意不明,究竟代表它用的是同一个品种的麦芽,还是产自同一家蒸馏厂,还是别有所指?这会让普通消费者傻傻分不清。“Pure”就不同了,它更接近于褒义词,让人联想到自然、纯洁、纯净这样的词语。
在一瓶年代流通的阿贝威士忌(Ardbeg)的酒标,我们就看到了“PureMalt”的字眼,而不是今天的“SingleMalt”。
从年到年代,事情有没有改变呢?答案是有,但仍然并没有“SingleMalt”的踪迹。主页君找来了一张年代流通的麦卡伦威士忌(Macallan)的产品图片,酒标上写的是“%ScotchMalt”。
稍后的年代,仍然是PureMalt大行其道,年装瓶的格兰花格威士忌(Glenfraclas),酒瓶上就印着“PureMalt”。
所以,于情于理,《邪不压正》的那个民国的时代,人们能喝到、认识到的威士忌,恐怕只会有调和威士忌(BlendedWhisky)和纯麦威士忌(PureMaltWhisky)两种,而不会有单一麦芽威士忌(SingleMaltWhisky)。
哪怕到了年代,麦卡伦的酒标上仍然印着“PureMalt”。
而另一个威士忌巨头格兰菲迪,则标新立异,印了“StraightMalt”。年的时候,创始人威廉格兰特的曾孙子SandyGrantGordon(下图)带了一批单一麦芽威士忌进*纽约市场,用的就是如图的这瓶GlenfiddichStraightMalt。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PureMalt”这个名字开始走向其生命的终点。这是因为,伴随着调和威士忌崛起的,还有一种副产品——调和麦芽威士忌,虽然用%麦芽为原料,但却是由多个不同酒厂的麦芽原酒调配而成,这种酒在现在叫“BlendedMalt”,在当时叫做“VattedMalt”。但是在当时并没有法律规限“PureMalt”的用法,因此很多调和麦芽威士忌(VattedMalt)浑水摸鱼,也把自己叫纯麦。
像麦卡伦、格兰菲迪这些名厂,不愿意自己根正苗红的产品和那些鱼龙混杂的调和麦芽威士忌并称“PureMalt”,于是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找出来“SingleMalt”这个名字,开始改弦易辙,并奠定了单一麦芽这种叫法的基础。到年,联合酒业集团(帝亚吉欧的前身)旗下的一大批蒸馏厂都把酒标上的“PureMalt”改成了“SingleMalt”,这趋势更无法扭转。
但是有一些“后知后觉”的酒厂,直到年代末期、年代初期,仍然还在使用“PureMalt”的字眼,比如Dalmore。
而师承苏格兰的日本人,在年代初期第一次推出单一麦芽威士忌时,也是叫“山崎12年纯麦威士忌”。
但是后来大家都纷纷改成“单一麦芽”了。
年,最新的苏格兰威士忌法规,取缔了“PureMalt”这种有误导性的写法,以后,单一麦芽就只能叫SingleMalt,而调和麦芽就只能叫“BlendedMalt”了。
本文经饮家Drinkers(ID:Thedrinkers)授权转载
吃货们都在看关于北京吃货小分队找吃的,就看吃货小分队
请认准唯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