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生命的行走中华龙脊穿越续
TUhjnbcbe - 2021/11/6 10:32:00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836.html

人生无常,岁月如白驹过隙,彷徨中有人留下亦有人离开,有的人离开了还会再见,有的人却是再也不见了——谨以此文纪念我的朋友*小*,在花期前凋谢的向阳花。

自上次龙脊穿越安全下撤后发生了不少事,有难过也有欣喜,令人不胜唏嘘。是时候做个整理记录下这段青春年华了。便以此次龙脊的再度穿越为契机,回转至过去,在纷乱中摸索,以求抛却浮华直至本质。

本计划五一和搭档搞阿式登山,终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在五一前几日与阿妖确认穿越龙脊,遂在“峰人登山预备队”群里询问是否有人想同行,不出所料反响甚微,唯一有想法的一位朋友也因另有他事而退出。也罢,领队的职责重大,便只我与阿妖二人也落得个清闲。关于“峰人登山预备队”是我和罗院士去年九月份的一个想法,希望为重振“峰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高校登山团体,“峰人”已经有几年没再上过雪山,几近淹没,我们希望今年能够带“峰人”以阿尔卑斯式攀登的方式重返雪山。着手开展的便是国庆期间的“太白山南北穿越登山科考活动”,登山队发展需要上层建筑的支持,协助科考能够发挥登山队户外技能的优势,而地学一直是本校老牌强势学科,所以登山科考活动是个很好的契合点,当然登山队也离不开一批热爱户外的骨干,我们同时急需聚集一批热爱户外的本科生往下传承。九月中下旬开始粘贴海报确认人员,四处拼凑装备,召开行前交流会介绍路线风险情况,普及基础户外知识,保险及强制装备的购买等。那段时间我接连失眠大脑高负荷运转,试图把我的规划性发挥到极致,待到出山后,我的体重减至有史以来最低,但我享受那种将生命使用得酣畅淋漓的感觉。活动最终顺利完成,我们在太白山巅展开队旗,签上各自名字后挂在了大爷海客栈中,下山时我也告诉罗院士,我觉得希望不大,但还是会去做。之后便是纳新,因为属于研究生社团,“百团大战”没有给我们预留位置,只得借了个小桌子摆上队旗和一个横幅“我们推崇最纯粹的攀登”,我们将主场地移至东区人工岩壁,我希望能够找到那种在岩壁上拼尽全力的人,未果。恰逢十月中旬受邀为资环院新同学分享些野外考察基础技能,得此机会将所学所思整理归纳成形,涵盖野外导航、潜在危险、山区气象、户外装备、营养、野外急救、环境保护七个方面,最后与罗院士展示了通过危险路段时的绳索保护技术。在吸引了大量同学后,我们成立了“峰人登山预备队”,为第二年的暑期登山活动储备人员,基础的技术操作相对来说容易掌握,而良好的体能以及各项户外基础技能却需要长期的养成,势必需要不断的户外拉练。接着就是队庆的双咀山徒步,寒冬的夜登华山,流产的元旦四姑娘山三峰速攀计划,以及清明雷公山雪地穿越,金崖野攀活动,只要是风险可控程度高的情况,我都尽量让队员导航带路,鼓励先锋攀岩,一名合格的领队或者领攀者山感尤为重要。可仍旧未有骨干力量出现,而对于一支登山队来说,没有传承就意味着昙花一现。今年开始,学校对于社团的审核变得更加严格,院内需要开*代表大会来决定登山队的去留,同意意味着承担责任,“峰人”举步维艰,此处按下不表。

由于阿妖重装徒步的经历不多,只有去年国庆节的太白山南北穿越以及一次周边山地露营,所以我还是计划稳扎稳打,按照五天半的标准行程安排。因为假期的时间是确定的,可调范围不大,所以天气方面只得听天由命了,但分析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仍旧是不可或缺的。结果是五一开始将有一股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区域,而冷锋抵达秦岭的时间我预计会在2号晚至3号之间,2号会有降水过程,而3号全天大风,除却这两日的天气过程外其余天气状况还算不错。我们装备的选择也是标准搭配,还是以软硬壳为外层,雨披为备用外层,硬壳上衣口袋放置一张救生毯,身着一套保暖层与排汗层,背包内另备用一套保暖层与排汗层,背包内睡袋衣物使用防水薄膜包好,背包外层防水使用自带防雨罩和雨披。食物等其他装备不表,最终上山时我与阿妖的背包重量各自在18KG和13KG左右,还算可以接受。最终我们在1号清晨出发,上午抵达宝鸡发现G道路封闭,班车需绕道眉县走G,由于五一出行高峰加上道路管控,比预计抵达太白县时间晚了3个小时。在户外我对这类突发状况早已习以为常,在途中思索应对方案,而阿妖也并无多加抱怨,就这样我们决定夜宿秀才家,第二日大早出发,将前三日行程合并为两日走完。

与阿妖相识说来已久,记得入学后的一次数学建模课上老师询问各个学生的研究方向,她提到自己是搞冰川的,我便多加了些留意,而后偶尔在学习室也能遇到,不知何故互相加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命的行走中华龙脊穿越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