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自己是否跟随着所生活在的城市与周边环境,一直在向前——城市、建筑、街道变得越来越茂密,我的感知也在环境中不断获取和吸收各种信号。可是当我跟随着洪潮推动着步伐时,却突然想停下脚步,选择站着不动,这种停摆我理解为是一种“暂短的自我回归”。
正如同城市即便再过密集也需要绿地与公园,当我在不断去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场假期让我得以自我调节,这比喻就好像一款有着主动降噪功能的耳机,他接纳着外界所有的声音,但也会通过降噪系统产生将外界的噪音排挤掉,生活亦如此。如果说前者是城市对于生态的向往,回到自己,莫不失为一种理解回归的降噪生活。
新年月底,我和星月踏上了去三亚的旅程,去年过年计划好的三亚之行,因为疫情的原因,竟搁置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今年做打算,得以实现了冬天在南方海岛过冬的愿望。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三亚1hotel。作为全球第五家,亚太区第一家壹酒店,也是“喜达屋之父”BarrySternlicht的得意之作,酒店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注入到旅居体验中,为我俩的三亚之行呈现了一场降噪轻活的度假美学。
点击播放视频
01:31传说公元前6世纪的大都市巴比伦,一座巨大建筑物“空中花园”拔地而起,将世界上的珍奇花卉统统移植到花园之中,原始又充满魅力的绿色空间本就不单单落地而生,对于「绿色」的向往,不止存在于记忆之中的美好回忆,在任何可被触及的适宜角落,都会生猛扎根……
绿色总能以其特有方式天然形成我们称之为“空间”的地方,比如从三亚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周边环境被满目的绿植所覆盖,这在大都市中是非常宝贵与稀缺的空间资源。一座城市对于绿色空间生长想象中的应许之地,可能是公园,也可能是小区内的花坛,但钢筋混凝铸成的灰色地带中所保留的绿色空间,理应要伸展向到与我们生活更密切的地方,比如一栋建筑里。
刚来到三亚海棠湾阳光壹酒店,覆盖于楼宇间的茂盛植物、“裸露”的原生态建筑设计,让我好奇产生了建筑设计、度假体验与生态环保之间的联系。
从三亚凤凰机场驱车到酒店不过1个小时,酒店位于海棠湾,这里应该是目前三亚最火热的湾区之一了,林立而起的奢华酒店占据了延长的海岸线,瑰丽、艾迪逊、JW万豪、康莱德、亚特兰蒂斯……这种酒店扎堆排排坐的胜景或许只能在三亚看得到,毕竟这么美的海景谁都想来分一杯羹。
作为中国首家以生态体验环保为理念的酒店,建筑本体大量采用火山石和红杉木等本地天然素材,这种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让我想到了过去生活过的乡村环境,不禁带入一种向往自然的亲切感。
大堂入口处,铁丝包裹着火山岩堆砌而成的石笼墙壁有一种“裸露”的肌理。镶嵌在其中的酒店logo成为了许多人住店的不二打卡点。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的社会就一直